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背棕色或棕黑色,具三条黑色纵线纹。腹甲前后两叶可动,能向上关闭背甲。头、尾、四肢均可缩入甲内。
形态描述 依据海南、广东共7号标本描述:体中等,全长94—157毫米。头大小适中,头背皮肤光滑,后部皮肤有细裂纹,吻略突出于上颚,上颚微钩曲。眼大,鼓膜清晰。背甲较低平,卵圆形,前缘微凹或平,后缘圆。背具3棱,脊棱明显;幼体后缘略呈锯齿状,侧棱弱。颈盾长而窄,长方形或长条形。椎盾5枚,五边形或六边形,宽均大于长。肋盾4对,一般亦宽大于长。缘盾12对,均呈长方形,每枚盾片均有中心疣轮及同心纹。腹甲与背甲大致等长,呈长卵形,前缘圆,后缘凹入;腹部各盾缝的长短因标本而异,一般以股盾缝或胸盾缝最长,肱盾缝最短。腋盾、胯盾小或缺失。甲桥不明显。
背、腹甲以韧带相连,腹甲之前后两叶亦以韧带相连,能向上关闭背甲。
四肢扁平,前肢有覆瓦状大鳞。指5、趾4,均具爪,爪细长而弯曲。指、趾间全蹼,尾长而尖细。
头背黄色或黄橄榄色。喙缘及鼓膜黄色,并连成一线,向后延伸。有的标本眼后有小黄点。头侧栗色或黄橄榄色,中间色较浅,上下缘色深。瞳孔黑色,虹膜黑中带金黄色。颏及咽黄色。
背甲淡棕色或棕色。中心疣轮棕黑色,并有棕黑色放射纹。3条背棱棕黑色。背甲缘盾腹面淡黄色,有棕黑色中心斑。腹甲黑褐色,边缘黄色。雌龟颈、四肢、尾等身体柔软部分的背面为淡棕橄榄色或淡棕黑色,腹面桔红色。雄龟颈、四肢及尾等柔软部分均呈鲜桔红色。尾背侧各有1条棕黑纹。前肢前缘的成排大鳞红色。
骨骼描述依85Ⅸ001号标本:头长37毫米,宽21毫米,(均以颚关节为基点)。骨质鼻孔共同开口于吻端。前额骨1对,大;额骨1对,较小,两额骨相接处向前尖出,楔入前额骨;上枕骨棘向后伸出,超过枕髁。眼眶大,眼径为11.3毫米×9.4毫米,眶间距10.4毫米,眶周为上颚骨,前额骨、额骨、眶后骨及方轭骨所围。方轭骨与眶后骨、轭骨相接,颧弓完整。鳞骨末端尖出。上下颚咀嚼面极窄。骨质内鼻孔大,与眼眶前缘位于同一平面。翼骨宽,在基蝶骨前方广泛接触。
六边形的颈板短边在后缘。椎板8枚,第一至第五枚为六边形,其后部的两侧边为最短。第六枚及第八枚为四边形,第七枚为八边形。肋板8对,均被椎板所隔。臀板1枚,长方形,臀上板1枚,大,扇形。椎板中央棱起,肋板在侧棱相应处亦棱起。
腹板9枚。舌腹板与下腹板相连的骨缝间具结缔组织。肱胸盾缝横切内板最宽处。背腹甲以韧带相连。
形态描述 依据海南、广东共7号标本描述:体中等,全长94—157毫米。头大小适中,头背皮肤光滑,后部皮肤有细裂纹,吻略突出于上颚,上颚微钩曲。眼大,鼓膜清晰。背甲较低平,卵圆形,前缘微凹或平,后缘圆。背具3棱,脊棱明显;幼体后缘略呈锯齿状,侧棱弱。颈盾长而窄,长方形或长条形。椎盾5枚,五边形或六边形,宽均大于长。肋盾4对,一般亦宽大于长。缘盾12对,均呈长方形,每枚盾片均有中心疣轮及同心纹。腹甲与背甲大致等长,呈长卵形,前缘圆,后缘凹入;腹部各盾缝的长短因标本而异,一般以股盾缝或胸盾缝最长,肱盾缝最短。腋盾、胯盾小或缺失。甲桥不明显。
背、腹甲以韧带相连,腹甲之前后两叶亦以韧带相连,能向上关闭背甲。
四肢扁平,前肢有覆瓦状大鳞。指5、趾4,均具爪,爪细长而弯曲。指、趾间全蹼,尾长而尖细。
头背黄色或黄橄榄色。喙缘及鼓膜黄色,并连成一线,向后延伸。有的标本眼后有小黄点。头侧栗色或黄橄榄色,中间色较浅,上下缘色深。瞳孔黑色,虹膜黑中带金黄色。颏及咽黄色。
背甲淡棕色或棕色。中心疣轮棕黑色,并有棕黑色放射纹。3条背棱棕黑色。背甲缘盾腹面淡黄色,有棕黑色中心斑。腹甲黑褐色,边缘黄色。雌龟颈、四肢、尾等身体柔软部分的背面为淡棕橄榄色或淡棕黑色,腹面桔红色。雄龟颈、四肢及尾等柔软部分均呈鲜桔红色。尾背侧各有1条棕黑纹。前肢前缘的成排大鳞红色。
骨骼描述依85Ⅸ001号标本:头长37毫米,宽21毫米,(均以颚关节为基点)。骨质鼻孔共同开口于吻端。前额骨1对,大;额骨1对,较小,两额骨相接处向前尖出,楔入前额骨;上枕骨棘向后伸出,超过枕髁。眼眶大,眼径为11.3毫米×9.4毫米,眶间距10.4毫米,眶周为上颚骨,前额骨、额骨、眶后骨及方轭骨所围。方轭骨与眶后骨、轭骨相接,颧弓完整。鳞骨末端尖出。上下颚咀嚼面极窄。骨质内鼻孔大,与眼眶前缘位于同一平面。翼骨宽,在基蝶骨前方广泛接触。
六边形的颈板短边在后缘。椎板8枚,第一至第五枚为六边形,其后部的两侧边为最短。第六枚及第八枚为四边形,第七枚为八边形。肋板8对,均被椎板所隔。臀板1枚,长方形,臀上板1枚,大,扇形。椎板中央棱起,肋板在侧棱相应处亦棱起。
腹板9枚。舌腹板与下腹板相连的骨缝间具结缔组织。肱胸盾缝横切内板最宽处。背腹甲以韧带相连。
大小
生物学
生活习性 在广东,该龟生活在南部海拔50一400米的山溪中,每次产卵2枚,白色,椭圆形,曾于5月1日在海南岛那大解剖一雌体,有卵,卵径27毫米×50毫米,似即将产出。曾记录一个活的标本,在饲养下生活了18年又8个月。认为三线闭壳龟嗜食蚯蚓。胆小,饲养下喜陆栖(Pope C.H.1935)。
三线闭壳龟白天多隐于洞穴或水草繁茂处,高温或受惊时潜入水底。早晨及傍晚活动。以鱼、虾、螺及蚯蚓等为食。人工饲养可喂以鱼、蚯蚓、蚌或粮食等等。每年4月开始活动,产卵期可延至7月,每产2枚,卵壳白色,长圆形,一年可产多次。11月至翌年3月冬眠(邬国民,1984,“养鳖和养龟”)。
1985年9月,作者解剖一得自广州的雌性标本(85Ⅸ001),卵巢每侧含卵二枚,卵径12.4—14.4毫米。余皆未发育。
三线闭壳龟白天多隐于洞穴或水草繁茂处,高温或受惊时潜入水底。早晨及傍晚活动。以鱼、虾、螺及蚯蚓等为食。人工饲养可喂以鱼、蚯蚓、蚌或粮食等等。每年4月开始活动,产卵期可延至7月,每产2枚,卵壳白色,长圆形,一年可产多次。11月至翌年3月冬眠(邬国民,1984,“养鳖和养龟”)。
1985年9月,作者解剖一得自广州的雌性标本(85Ⅸ001),卵巢每侧含卵二枚,卵径12.4—14.4毫米。余皆未发育。
生境信息
生活习性 在广东,该龟生活在南部海拔50一400米的山溪中,每次产卵2枚,白色,椭圆形,曾于5月1日在海南岛那大解剖一雌体,有卵,卵径27毫米×50毫米,似即将产出。曾记录一个活的标本,在饲养下生活了18年又8个月。认为三线闭壳龟嗜食蚯蚓。胆小,饲养下喜陆栖(Pope C.H.1935)。
三线闭壳龟白天多隐于洞穴或水草繁茂处,高温或受惊时潜入水底。早晨及傍晚活动。以鱼、虾、螺及蚯蚓等为食。人工饲养可喂以鱼、蚯蚓、蚌或粮食等等。每年4月开始活动,产卵期可延至7月,每产2枚,卵壳白色,长圆形,一年可产多次。11月至翌年3月冬眠(邬国民,1984,“养鳖和养龟”)。
三线闭壳龟白天多隐于洞穴或水草繁茂处,高温或受惊时潜入水底。早晨及傍晚活动。以鱼、虾、螺及蚯蚓等为食。人工饲养可喂以鱼、蚯蚓、蚌或粮食等等。每年4月开始活动,产卵期可延至7月,每产2枚,卵壳白色,长圆形,一年可产多次。11月至翌年3月冬眠(邬国民,1984,“养鳖和养龟”)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经济用途
经济意义 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食用龟种,民间亦常作药用。